张明:八问中国金融系统性风险————基于部门杠杆率调整与转化的视角影子

亲民网_亲近民生网罗天下事!文章导读:【张明:八问中国金融系统性风险————基于部门杠杆率调整与转化的视角影子】来源:张明宏观金融研究 注:本文为笔者在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主办的第八届亚太经济与金融论坛上的演讲笔录,已经笔者本人审阅。更详细的内容请...

来源:张明宏观金融研究      

注:本文为笔者在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主办的第八届亚太经济与金融论坛上的演讲笔录,已经笔者本人审阅。更详细的内容请参加笔者即将发表的论文与报告。文中配图摄于开封清明上河园。

怎么来更加系统地理解中国金融系统性风险?我曾经在五年前写过一篇名为《九论中国金融系统性风险》的文章,来分析未来中国爆发系统性金融危机的可能路径。这篇文章主要从私人部门、对外部门与公共部门的各自风险与风险轮动的视角来展开分析。经过最近五年以来对中国发生的一系列特征事实的观察,特别是对影子银行体系和地方政府融资的观察,我最近对相关分析进行了更新,主要更新了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怎么看待部门内部的风险分布?第二,怎么看待部门之间的风险联动?第三,为什么至今为止没有爆发危机?第四,对相关部门进行修正;第五,防范策略;第六,从更深层次的角度来重新思考系统性风险问题。

各部门内部的风险大致是如何分布的?在五年前,我认为私人部门的最大风险有两个,也即制造业产能过剩和房地产过度繁荣。由于经济增长过度依靠投资,造成制造业企业与房地产开发商的杠杆率撑得很高。公共部门的主要风险则是债务积累,特别是地方政府积累的债务有显著上升的风险。对外部门的主要风险,则是一旦国际收支出现恶化,就可能造成本币贬值与资本外流的反馈回路。

部门之间的风险将会如何联动?笔者五年前的文章指出,危机的触发因素很可能是外生的。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动(例如美联储步入加息周期或中美贸易摩擦加剧)将会对中国经济产生负面冲击,导致资本外流和本币贬值压力。这将造成国内利率上升,随即传递至私人部门,引发制造业企业或房地产开发商的偿债能力问题,最终导致银行出现坏账。银行大面积坏账将会导致私人部门危机的爆发。而为了遏制银行危机的扩张,政府需要进行救助,方式无非是政府通过举债的方式,把银行的负担转移到政府。但是政府部门不能无限地加杠杆,当政府部门杠杆率加到一定程度后,政府去杠杆主要有两招,也即征税和通胀。征税和通胀预期又会加剧国内资本的外流压力。换言之,外生性冲击导致对外部门资本外流与贬值压力,资本外流与本币贬值造成国内利率上升,导致银行出现坏账,救助银行坏账导致公共部门债务上升,最后征税与通胀预期又会引发新一轮私人部门的资本外流,负反馈就此产生。

为什么迄今为止没有爆发危机?笔者认为,过去上述三个部门均有风险的缓冲垫或减震器。私人部门的风险缓冲垫是庞大的居民储蓄叠加严格的资本管制。资金不让你流出,只能放在银行。因此即使银行的资产质量下降,也不会导致居民大量提取储蓄的状况。公共部门的风险缓冲垫则是迄今为止中央财政依然较为健康,中央政府债务一直比较低。地方政府的债务在五年前来看,也相对可控。对外部门的风险缓冲垫比较复杂,大致有三个部分:严格的资本管制、持续的经常账户顺差,以及四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经常账户顺差、资本账户管制和巨额储备可以抵御大的资本外流,所以没有发生对外部门危机。

为什么现在问题变得更加严峻了?因为上述三个部门的风险缓冲垫正在消失:首先,居民储蓄过去三年已经呈现连续负增长态势,这既与过去十年房价持续上涨有关系,也与人口加速老龄化有关系。其次,全口径地方政府债务过去五年增长很快。目前根据官方统计,中国政府债务占GDP比重约为50%。然而,这里面没有包含地方融资平台举借的债务。如果将其计算在内,政府债务将会上升到GDP的80%-90%。此外,过去三年地方政府通过PPP又新增很多了隐形债务,这一块大致又占到GDP的20%。全部加起来,中国全口径政府债务占GDP比率已经接近100%;再次,对外部门的三个缓冲垫也有问题。外汇储备已经降低了一万亿美元。虽然资本管制在2015年811汇改之后明显增强,但不是没有漏洞。今年上半年,经常账户很多年来首次出现逆差。既然三大部门的缓冲垫不像之前那样有效,那么这就使得危机爆发的概率显著上升。

对五年前的分析框架如何进行修正?笔者发现,最近五年的新情况,使得之前的分析框架对两个部门的行为考虑得不周到。一是银行体系。以前把银行当成被动的资金中介者。过去五年发现,银行是很主动的加杠杆主体。二是地方政府。2008年、2009年四万亿财政刺激出台,银行开闸放水,大量的信贷资金投到基建和房地产。从2011年开始,中央政府开始限制商业银行对融资平台和房地产开发商发放贷款。但银行知道,一旦全面收回贷款,将会造成巨大的坏账,一定不能让这个情况出现。从2011年起,银行开始主动地通过影子银行体系绕过金融监管,继续将信贷资金投给地方融资平台和房地产。由于缺乏监管,影子银行体系的资产质量要比银行表内低很多,这意味着银行的整体资产质量在2011年之后有显著下降。地方政府出于某些考虑持续地投基建,开始依靠银行表内贷款,后来依靠影子银行体系,过去三年则依靠PPP。无论如何,地方政府的基建投资不断扩大,有关债务不断积累。

应该如何防范中国系统性金融危机的爆发?在各个部门内部降低风险的做法是对的,但关键是防范部门间风险联动,也即切断部门间风险联结的渠道很重要。例如,外部冲击容易引发国内利率上升,因此应该努力避免本国利率显著上升。换句话说,在美联储持续加息的背景下,保证国内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至关重要。加强资本管制是有用的,让人民币汇率浮动起来也是有用的。又如,私人部门风险之所以传递到公共部门,是因为政府部门将会救助银行体系。因此未来一旦银行体系出问题,政府怎么救助银行体系就非常重要。是100%救助呢,还是先采取市场化手段处理坏账,之后再让银行自行核销坏账,等到银行资产负债表变得比较干净以后,政府再介入,不同的救助策略将会导致公共部门的债务上升到不同的程度。在这个过程中,如何防范道德风险至关重要。再如,公共部门的风险传递到私人部门,主要是通过通胀预期和加税预期。如何稳定私人部门对于未来加税和通胀的预期,对危机的传递而言至关重要。

如何从更深层次来看待系统性金融风险?过去十年,中国系统性金融风险持续上升,归根到底是一个原因,即中国经济增长效率本身在下降。笔者对中国经济的最大担忧,是几乎所有衡量增长效益的指标,从2008年至今一直在下降,直到最近才略有企稳。比如TFP、上市公司的ROE、民营企业投资回报率等指标都在下降。在增长效率持续下降的背景下,还想让增长保持稳定,无非是投入更多资源的结果。而且,还得做私人部门可能不愿意做的事,比如基建。如果增长效率没有降得如此之快,风险也不会上升得如此之快。正因为如此,仅仅通过加强监管来控制风险是远远不够的。仅仅加强金融监管,并不能提高实体投资回报率,金融资源脱实入虚、金融空转的现象依然会发生。最重要的策略,应该是通过加强结构性改革来提高经济增长效率。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资金引导到实体经济中。

责任编辑:

国际体育

本文【张明:八问中国金融系统性风险————基于部门杠杆率调整与转化的视角影子】由亲民网_亲近民生网罗天下事!的小美整编收集于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关于亲民网_亲近民生网罗天下事!相关的文章,请点击查看其它文章,请关注亲民网_亲近民生网罗天下事!,http://www.qinminwang.com/caijing/5515.html.

相关推荐
新闻聚焦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 沪指涨逾1%创猴年新高 创业板涨3%鹤立亚

      今日收盘,沪指涨1.45%,成交增至2767亿元,报3053,创猴年来反弹新高,并一度站上中长线组合压力位3020,全天维持中量上攻......

    04-05    来源:凤凰财经

    分享
  • 人民币危险了 刚刚,高盛说了跟索罗斯一

      今年年初,索罗斯的一句话令世界看空 人民币 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在岸 人民币 兑 美元 自8.11至今年初最多走软6%,离岸人......

    04-05    来源:凤凰国际iMarkets

    分享
  • 一线楼市现退烧信号 有房源一夜暴跌16

      凤凰财经讯 2015下半年来,楼市高烧不退,在舆论等各方压力下,3月份以来北京、上海、深圳、武汉、合肥、 南京 、廊坊都......

    04-05    来源:凤凰财经

    分享
  • 全球头条:中国料于2016年首次成为全球最

      3月31日全球头条 新闻有国,阅读无界。3月31日,世界在关注这些事: No.1 彭博社: SWIFT称 人民币 在全球接受度增至近40% 新......

    04-05    来源:凤凰国际iMarkets

    分享
  • 快鹿系深陷18亿兑付危机 传大裁员批量关

      纷争不断的《叶问3》假票房事件,最终还是压垮了快鹿系的资金链条。 3月31日,因资金断裂无资金可以偿付,此前购买了......

    04-05    来源:时代周报

    分享
  • 一个90后的辞职理由,令我们反思曾经的

      相信很多亲们的员工里都有90后,管理者们会发现90后员工的理念、想法无法捉摸,更不知道如何让这些年轻人在自己的公司......

    05-12    来源:创业邦

    分享
  • 范冰冰来股市抢钱?注册资金300万却被估

      A股上市公司唐德影视宣布拟以现金方式收购范冰冰的无锡爱美神影视文化有限公司51%股份一事,在资本市场引发不小的争议......

    04-05    来源:百度百家

    分享
  • 李小加:深港通技术准备就绪 4个月演习

      【导语】凤凰财经4月5日讯深港通自两会李克强总理明确表态,年内启动深港通之后,国务院、财政部、证监会在加上近日的......

    04-05    来源:凤凰财经

    分享
  • 高盛又唱空一亚洲货币 放心!不是人民币

      新闻配图 曾经唱多 人民币 的高盛最近转变观点,又开始唱空 人民币 了。不过别怕!高盛实际唱空的是人民币代理货币,有......

    04-05    来源:凤凰国际iMarkets

    分享
  • “闪崩”后原油又暴拉逾4%!这一次也与

      来源:FX168财经 FX168财经报社(香港)讯 周三(11月21日)美市盘中,油价大幅反弹,收复了前一天6%的部分跌幅。 全球基准布伦......

    11-22    来源:未知

    分享
返回列表
Ctrl+D 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